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
于12月6日至8日
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举办
论坛上,云南省人民政府
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签署领办西南联合研究生院
相关学科协议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此次协议的签署,可谓是再续前缘。根据协议,北京大学领办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学科,清华大学领办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学科,南开大学领办统计学、化学学科,以学科为模块,支持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构建有效、稳定、长远的合作共建西南联合研究生院长效机制。
中国有所“最牛大学”
逆国难而生,却留下精彩传奇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一段历史,虽然短暂却令人难以忘怀。它从始至终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虽因抗日烽火偏居西南边疆,却因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流芳百世。它,遇国难而生,却大师云集;它,虽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传奇;它,就是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

游客在西南联大旧址前留影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往湖南长沙,后又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云南虽尽力保障西南联大校舍建设,奈何财力物力有限,只能一切从简,师生生活较为艰苦。但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8年间,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在简易校舍里鼎力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从西南联大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从联大到“联研”
传奇还将怎样延续?
2022年在西南联大旧址成立的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是以传承西南联大精神为己任,为云南引进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打造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及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试验田。

2022年9月1日,西南联合研究生院首届开学典礼在昆明举行
图源:云南大学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是经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高标准、高起点的新模式、新机制进行建设,采用部属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与云南高校(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合作共建方式,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前开设专业20余个,在校博士生560人、硕士生1280人。
这是一所“大师云集”的研究生院。学校以科教融合创新为主轴打造导师团队,有双聘博士生导师394名,包括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大师。西南联研实行双导师制,博士研究生拥有一名云南三校(云大、云师大、昆工)的本地导师,一名来自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博导。
同时,这也是一所没有“大门”的研究生院。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校长、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胡金明介绍,西南联研的学生每人拥有3张学生卡,可共享云南大学、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昆明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还有机会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合作高校交流学习。

图源: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西南联研获得云南省专项资金支持,聚焦云南省特色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原特色农业等重大需求设立研究项目,鼓励西南联研的省内外导师联合申报,并纳入联合培养的博硕士生。
“我们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今年西南联研计划开展智兴彩云专家行活动,打通专家和企业、市场和知识之间的渠道;去年召开的院企合作沙龙,包括云南白药在内的十几家医药、芯片等领域企业来到学校,与高校专家交流市场一线需求。”胡金明说,西南联研将产业界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汇聚优势,推动云南特色领域研究走深做实。
“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升,五年大发展。”翻开西南联研的建设计划,胡金明介绍,在前三年培养输送创新人才的基础上,2026-2030年,西南联研计划建成2-3个重大研究设施;2031-2035年,建成4-5个创新人才高地。
(云南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半月谈、云南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