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4日,为表扬在1959年建设社会主义各个战线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妇女,全国妇联决定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之际,从全国各地选拔一批先进妇女,分别授与“三八红旗手”的奖状。作为全国妇女的先进模范代表,她们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勤劳与智慧在不同时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尊敬。
六十多年来,先后有一批西南联大师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在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西南联大旧址及西南联大博物馆,走近他们中的几位突出代表。
196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池际尚
池际尚(1917—1994),湖北安陆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1937年流亡到长沙临时大学,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1年毕业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伦茂大学留学,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地质系作科研助理,进行博士后研究。195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地学系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授。
她长期从事岩石学相关工作,特别是岩浆岩岩石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副主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石油、矿业、煤炭学科评议组组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中国委员。
她主编了《岩浆岩岩石学》,著有《费德洛夫法》《构造岩组学》等教材,领导完成了对我国第一个原生金刚石矿床的研究,其成果《我国金刚石原生矿床的发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主编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还曾先后荣获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地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196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洪晶
洪晶(1917—2003),原名洪晶晶,原籍福建闽侯。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1917年生于北京。1937年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曾在川、桂、黔等省中等学校教物理。后在西南联大物理系进行研究工作。1945年留学美国攻读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1952年后历任哈滨工业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等职,是我国首批博士导师。
自20世纪60年代起,洪晶先后从事半导体位错缺陷和激光全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发展了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方法。她所领导的科研组先后完成了玻璃钢筒的全息无损检验、固体火药柱包敷层脱粘裂缝的全息和红外检验及印刷电路板的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等课题,所完成的专著《固体的力学和热学性质》前后再版三次,并主持编译了《物理学概论》等多部译著。
她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物理教材编委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曾组织领导了课程建设和质量评估试点工作,并于1989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奖。还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20余次。
1979、198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许振婉
许振婉,原名许振媛,1920年生,广西梧州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专业。曾任南京自来水公司技术员。1949年后,历任南京第五军医大学讲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顾问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上海南洋给排水工程技术公司总工程师、经理。1962年后,从事给水和水质净化的研究工作,研究出“饮水除氟”技术。
她主持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水上一体化水厂”(为第一发明人),系“六五”攻关成果,在长江水系得到应用,获1984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并于1987年被选入国际优秀发明100例。
她主持研究的“苦咸水淡化”项目和“饮用水除氟”技术,曾获国家建委和甘肃省科技成果奖。20世纪50年代在第五军医大学工作时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立三等功一次。1982年还曾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
197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章淹
章淹,气象学家。1925年生,浙江上虞人。西南联大教授章廷谦之女。1942年在西南联大学习气象,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大学毕业后,章淹分配至华北观象台担任预报员,先后对开国大典、三峡水库、葛洲坝等重大工程作了预报。
她曾任北京气象学院研究生部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兼天气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文气象学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北京减灾协会第一届副会长、长江三峡防洪专家、国际动力气象学会中尺度(精细)气象委员,世界银行聘为水库安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民代表等。
1958年,章淹首次提出我国客观化的大范围定量降水预报,设计并合作建立我国第一和第二个中尺度(精细)气象研究实验基地,并首次开展了我国暴雨和强风暴的临近预报与联防实践,提出致洪暴雨新概念及其数学表达式,提出短、中、长期的多种暴雨预报方法,在暴雨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还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气象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教师、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有1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部委及省科技奖。著有《中尺度暴雨分析预报》和《暴雨预报》等专著3本,编著论文集9册,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
197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孙家琇
孙家琇,戏剧理论家。浙江余姚人,1915年生于天津。1933年毕业于天津中西女子中学。1935年肄业于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赴美国米尔斯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37年入美国蒙特霍留克大学研究院戏剧文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并任该校实验剧场教员。1938年进哈佛大学剧本创作班学习。次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大外语系讲师,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金陵大学英语系教授,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编译室主任、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文化部艺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演过抗日独幕剧《富士山上的云》、五幕历史剧《复国》等。发表《大雷雨及杜勃罗留波夫评论》《莎士比亚概说》《论莎士比亚悲剧》等重要评论。译著有美国奥利弗·奥戴茨的话剧《觉醒起来,歌唱吧》等。
198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陈茹玉
陈茹玉(1919—2012),著名化学家。福建闽侯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得到“西格玛赛”荣誉学会颁发的金钥匙荣誉。1952—195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56年回国后,重回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兼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1958年同时承担南开大学化学系农药和有机磷两个研究室的组织和筹建工作,并担任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和农药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任所长。创建了国家第一批重点学科、第一批博士点、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农药工程研究中心。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同时,还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植保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农药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此外,她还是中国化学会会员及国际主族化学委员会(ICMGC)主要成员。
她还曾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奖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为表彰她对国家科技事业的特殊贡献,还特别授予她“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2005年,她倾其所有,设立了“陈茹玉奖学金”。
198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郝诒纯
郝诒纯(1920—2001)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1920年生于湖北武汉。1933—193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读初中。1936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先后任北平市西城区和第六区区队长。193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读高中,任天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组织委员。1938—1942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读本科。1943年在云南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研究生。194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设的马以思女士奖学金。
1946—1952年在北京大学任助教、讲师。1952—1966年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讲师、副教授。1959年与杨遵仪教授共同创立我国高等学校地层古生物专业。1971年为石油化工部的一个援外项目作关于新生代有孔虫化石群的鉴定,解决了该受援地区中新统的时代及上下第三系的划分问题。1978年在武汉地质学院晋升为教授,任古生物教研室和古生物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同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
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著有《普通地质学》(与人合作)、《古生物学教程》、《松辽平原白圣—一第三纪介形虫》(与人合作)、《有孔虫》(与人合作)等全国性的古生物教材。
她们不愧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不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半边天”。让我们向所有的“三八红旗手”学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