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李思凡报道 博物馆里的展品,不光能看,还能演奏。这个博物馆就是位于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呈贡校区的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西南各省少数民族乐器展陈为主,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特色乐器的博物馆,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分门别类展示300多件少数民族乐器、200多件南亚东南亚国家特色乐器。其中,既有苗族、侗族的芦笙,彝族的二胡、四弦,拉祜族、佤族、傈僳族的葫芦笙,土家族、苗族的唢呐等;也有佤族的沃、筚欧,景颇族的筚总,傣族的筚咻,彝族的菲力,哈尼族的梅巴、拉比,傈僳族的笛哩突等少有人了解的乐器,还有印度尼西亚安格隆、印度塔布拉鼓、尼泊尔小萨朗吉琴、老挝排笙、缅甸弯琴等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乐器。
馆里的藏品,除部分由民间艺人、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教师、校友捐赠外,大部分都是学校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杨琛和团队在田野考察时收集的。10年里,杨琛和团队走访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村寨,拜访20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300多件少数民族乐器,其中有不少濒临“灭绝”的乐器。杨琛感受到少数民族乐器传承的紧迫性。不仅要完成对少数民族乐器的选材、制作技艺、演奏和民间艺人访谈的数字化采集,他更想把这些乐器收集起来、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听到、感受到。
2022年底,利用音乐舞蹈学院教学楼一楼公共空间打造的陈列馆开放了,上下课的师生都会路过,或是停下脚步仔细观看,或是兴之所至拿起演奏。
藏品中,瑶族芦笙、多管瑶族芦笙、汉族渔鼓、瑶族长鼓、壮族骨胡这5件乐器,来自广西瑶族非遗音乐舞蹈传承人徐维笙。向陈列馆捐赠乐器时,徐维笙为师生详细讲解每件乐器的制作工艺和广西瑶族民歌、舞蹈、仪式音乐等。
除了展示陈列500多件乐器,陈列馆更成了课堂。学生不仅可以看到乐器实物,还能看到民间艺人演奏它们的样子,听到它们的声音。这种直观感受,对认识乐器、感受音乐非常有帮助。最近,杨琛和学生还尝试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看到陈列馆,认识、了解西南各省丰富的少数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