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晚上,教育学部“滇峰·红土”系列学术活动2020-2021学年第一场在明德3号楼报告厅顺利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学术研究入门指导——开学第一课”,旨在对一年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入门指导,包括学术责任、学术态度、学术规划等。
硕士研究生新同学代表周敏蕊在发言中阐述了她入学一个月来的收获、困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博士研究生秦善鹏表达了他对学术研究的期望与信心。高年级研究生代表分享了经验,硕士研究生宋文龙为大家讲述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的艰辛、执着与收获;博士研究生单新涛启发大家只有勤思善学,才能厚积薄发。
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代表王鉴教授作了“学而生长”的主题讲座。王鉴教授希望同学们“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和压力,要“坐热学术的冷板凳”。王鉴教授认为,“学而生长”强调读书是“学”的重要活动,而写作是“习”的重要活动。同学们在重视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活出生命的精彩。硕士生导师代表茶世俊副教授作了“做负责任的学术,过有意义的人生”的主题发言,希望同学们做学术时要有学术责任,更要有社会责任,带着责任感不断打磨自己,去追求最美的自己。
10月15日下午,“滇峰·红土”系列学术活动2020-2021学年第二场在明德4号楼322会议室举行。活动的主题是“关于教育(学)博士教育的思考”,特邀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对一年级博士生进行讲座指导。
董云川教授指出,博士生尤其是应用型的专业博士要勇于面对当前教育困境,认真分析和积极解决问题,为人类进步提供新的通道。对于“读博读什么”的问题,他认为“一读寂寞,二读专业,三读关系,四读语言,五读坚强”。关于“怎么读”的问题,他认为“过程比目的更重要。培养是一个过程,培养的结果是分化,分化的结果是搞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样的事情值得投入,什么样的方式适合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随后,三位博士生代表发言,谈了对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培养目标的理解、困惑、打算以及希望获得的帮助。董云川教授指出,“关于培养目标的认识只是文本上的解读,要在探究教育学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知不足是进取的开拓,不断否定自己也是成长的过程。”
茶世俊副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关于教育(学)博士教育的思考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伴随着读博士的全过程。博士生关键是要在学术上发现真问题、探究真问题和解释真问题,带着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做学术。这样,才能在过程中获得学术能力的提升,也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教育学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