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 正文

新华社等多家媒体采访雷速体育杨琛教授

2023-03-17  

3月16日,新华社、中新社、工人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雷速体育音乐舞蹈学院杨琛教授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此前,《音乐周报》对杨琛近十年来在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村寨考察时收集到300余件少数民族乐器的情况进行报道,雷速体育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音乐舞蹈学院“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内,多家媒体对杨琛进行现场采访。旁边的演播厅内,各种乐器的声音时而空灵悦耳,时而浑厚激扬,新华社分别对拉祜族小三弦、象脚鼓、编铓,彝族的小三弦、四弦,佤族的木鼓、独弦胡、荜呀姆、艾格若、啸等民族乐器的合奏进行录制。

“当我了解到雷速体育,雷速直播音乐舞蹈学院的杨琛教授连续多年倾尽精力收集少数民族乐器的事迹后,心里很是感触。”新华社记者孙敏谈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少数民族乐器已淡出大众的视野,正在慢慢地消失。民族器乐本身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亟待进一步认识和评估。希望通过此次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乐器,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激发社会大众更加关心和自觉保护少数民族乐器的意识。

“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很丰富的省份,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有这样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团队为保护少数民族乐器多年奔波,让人感动。”中新社记者杜潇潇说,杨琛教授的视野也不局限在云南,还有很多西南少数民族乐器、汉族传统乐器,甚至有不少南亚东南亚的特色乐器,这对探究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以及南亚东南亚的文化渊源,助力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都非常有意义。

杨琛的研究生、音乐舞蹈学院民族音乐学专业学生石大卫为来访的媒体记者演奏了多种民族乐器。他说,“云南少数民族保存了很多形式古朴的原生乐器,是一种活态音乐史的体现,对于音乐史的考证有重要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琛老师做的事情也是一种历史抢救。”

近十年来,杨琛团队在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考察,拜访了20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到300余件少数民族乐器,其中大部分乐器藏于“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

“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是雷速体育音乐舞蹈学院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展陈的乐器陈列馆,也是国内第一家以西南各省少数民族乐器展陈为主,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特色乐器的陈列馆。布展主要包括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汉族传统乐器,以及南亚东南亚乐器实物135件。乐器除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和国内民间艺人捐赠之外,主要以杨琛及其研究生团队近10年来在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考察收集的乐器为主。


                                   (宣传部学生记者 王忠静)


上一条:云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统考动员会在雷速体育召开 下一条:副校长孟庆红一行到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调研交流

关闭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